|
|
上海澳克曼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
www.655dy.com TEL: 021-55129113、66055760 |
首頁 ∣ 公司簡介 ∣ 熱點新聞 ∣ 最新產品 ∣ 統一價格 ∣ 驗配常識 ∣ 聾兒教育 ∣ 精英團隊 ∣ 留言中心 ∣ 聯系我們 |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8月2日報道,通常在參加音樂會之后人們的耳朵會出現嗡嗡響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應該立即去看耳鼻喉科醫生。
如今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各式各樣的音樂節成為年輕人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但那些樂迷們參加音樂會之后總會出現各種耳部不適的癥狀,比如耳中嗡嗡作響甚至耳鳴。安特衛普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指出現在1/5的年輕人長期出現耳鳴狀況,同時他們還告誡說這種現象是聽力下降的征兆。
耳鳴即指在無外部聲源的情況下耳朵內出現嗡嗡聲的狀況,很多人并不把它當回事。“大多數有耳鳴癥狀的人不會來醫院就醫。”羅斯柴爾德醫院耳鼻喉科專家Christine Poncet醫生說道。然而耳鳴往往是由于聽力機能受損引起的。一聲巨大的聲響就足以造成內耳或者耳蝸(其功能是將震動轉化成相應的神經電信號傳輸到大腦中)的損傷。耳鳴實際上是聽力受損后,大腦試圖修復這一損傷而出現的癥狀。
保護措施不夠
導致耳鳴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見的還是由高分貝環境導致的。耳鼻喉科專家指出人體最適宜的音量環境是零至八十分貝,也就是日常生活及正常對話的音量。當音量超過九十分貝時,耳朵就很容易受損了。盡管歐盟規定播放器音量不可超過100至115分貝,很多人使用mp3時都超過了這一限制。益普索(Ipsos)公司2012年的調查研究顯示69%的年輕人幾乎每天聽音樂超過兩小時。但這與夜店和音樂會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夜店和音樂會的音量通常能達到110至130分貝。
然而預防措施與治療技術總是略顯落后。比利時研究人員七月底發表在Plos One上的研究結果中指出,他們調查的四千名學生中只有4.7%的人采取過戴耳塞之類的預防措施。醫學人員也在努力研究新的治療方法,但目前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案,有的療法還會帶來副作用。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助聽器以及植入耳蝸。這兩種方法是通過矯正聽力減少耳鳴復發的幾率,因為聽力恢復了正常,大腦就不再需要做“修復措施”了。
日常生活中預防偶發的耳鳴現象只需采取一些小措施,比如聽mp3時控制音量。參加夏日音樂節時,主辦方也會免費發放耳塞并建議觀眾戴上,避免損傷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