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澳克曼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
www.655dy.com TEL: 021-55129113、66055760 |
首頁 ∣ 公司簡介 ∣ 熱點新聞 ∣ 最新產品 ∣ 統一價格 ∣ 驗配常識 ∣ 聾兒教育 ∣ 精英團隊 ∣ 留言中心 ∣ 聯系我們 |
在我國,青少年的視力問題比較被廣大的學生家長重視---因為視力的減退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但是,和視力同等重要、影響著青少年的學習、交流、身心健康的聽力問題卻容易被忽視。
事實上,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最多的國家。每年新增聽力殘疾人逾30萬;近年來,伴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歌廳、酒吧等娛樂場所增多,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因不當用耳發生噪聲性聽力損傷的風險日益加大。青少年成為娛樂性噪音最為廣泛的受害者。
所謂噪音,從環保的角度講,凡是影響人們正常的學習、生活、休息和工作,使人感到厭煩的一切不需要的或者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都可稱之為噪音。在這其中,娛樂性噪音是與我們生活關系最密切、引起聽力損失最常見又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種噪音。
娛樂性噪音,具體講,是指由于進行各種娛樂活動所產生的、可能導致聽力損失的聲音,常見的有:1、各種播放器:如MP3、MP4、復讀機、平板電腦、電視等;2、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3、各種兒童玩具如電動玩具車、發生槍支等發出的聲音。4、休閑娛樂場所發出的聲音:迪廳、KTV、游樂園等;5、各種賽事:射擊、足球比賽、賽馬等;6、各種慶祝活動發出的聲音:燃放鞭炮、聚會聯歡、大合唱·····
從上述可見,除職業因素外(演員、KTV工作人員),青少年是接觸娛樂性噪音較多的人群。學習中使用復讀機、MP3、MP4;休閑時應用電腦、電玩、樂衷于參與到熱鬧、嘈雜的群體活動中等等,這些,都是目前加劇青少年聽力損失的重要原因。
當然,聽力損失不像其他疾病一樣來勢洶洶、容易被察覺和重視。研究證明,噪音性聾最初聽力損失的頻率在4000HZ(高頻),這一頻率的聽損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小、不易被發覺;隨著噪音的持續傷害,其他頻率的聽力會出現下降,最終導致“噪音性聾”,需佩戴助聽器來解決。
那么,為什么噪音尤其是娛樂性噪音能給我們的聽力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呢?
我們人體的內耳有18 000個聽覺細胞,這是一種感受聽覺的、直徑約0.01毫米的纖毛細胞,容易受噪聲影響,受損后不能再生。噪聲性聽力損失的病理是長期噪聲刺激使耳蝸血管紋出現血循環障礙,螺旋器毛細胞損傷、脫落,嚴重者內毛細胞亦損傷,繼之螺旋神經節發生退行性病變,病變的部位以耳蝸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病變最嚴重明顯。此處耳蝸基底圈負責主要接受4 000Hz的聲音刺激,這也正是噪音性聾在最初的聽力損失出現在高頻區域的原因!
機械損傷學說則認為這是聲波機械的沖擊導致聽覺器官損傷,主要包括以下四個觀點:① 強大的液體渦流沖擊蝸管,使前庭膜破裂,內外淋巴液混合導致離子成分的改變及螺旋器細胞損傷,繼發血管紋萎縮和神經纖維變性;② 強烈的基底膜震動導致網狀層產生微孔,內淋巴滲入到毛細胞周圍,引起內環境中鉀離子過高,毛細胞細胞膜在異常的高鉀環境中受到損害;③ 螺旋器與基底膜分離;④ 蓋膜和毛細胞分離
值得一提的是,噪音性聽力損失可分為暫時性聽閾上移和永久性聽閾上移,通俗的解釋:暫時性閾移,也叫聽覺疲勞,是一種暫時性的聽力損失,脫離噪音環境,即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數日或數月恢復。永久性閾移是指在噪聲作用下不可恢復的聽力損失。爆震性(急性)或噪聲性(慢性)聲損傷都可發生。
由此可以看出,噪音在早期、短期內造成的輕微聽力損失,通過脫離噪音環境、給耳朵一個休息的過程,是可以恢復的;長期、慢性的噪音刺激,才是造成永久性聽閾上移的元兇。認識到這一點,學會科學、合理、安全用耳,是可以避免噪音對我們的聽力造成傷害這也正是這次愛耳日的主題:教大家安全用耳的常識、保護我們的聽力;
那么,如何來保護我們的聽力呢?醫生的建議是這樣的:
1、減少接觸:通常使用的輸出設備上使用耳機連續3小時可造成大于10dB的暫時性聽力閾移;所以,不要長時間佩戴耳機是隔離噪音損害的重要措施。經常戴耳機,尤其是喜歡戴內置耳機聽CD的愛好者應掌握60~60~60原則,即聽音樂時,音量不超過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60 分貝;。戴內置耳機聽MP3的愛好者要遵循80~90原則,即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80%,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90分鐘。
2、個體防護:對于參加噪聲活動者,必要時使用耳塞、耳罩和防聲帽。演員和工作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環境,選用合適的耳塞進行防護,聲音娛樂喜好者也盡量在參加音樂會等大型娛樂活動時佩戴耳塞。
3、良好習慣: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對于保護聽力是至關重要的。如何正確地用耳包括:(1)不經常挖耳;(2)保持耳道干燥;(3)正確擤鼻;(4)耳部疾病及時治療。另外要提醒:(1)在公交車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機聽音樂,因為為了蓋過噪聲人們常會不自覺地加大音量,對耳朵的傷害更大。(2)不在睡覺的時候聽耳機,耳塞夾在枕頭和耳朵之間,會對鼓膜造成傷害;如果聽著音樂睡著了,耳朵處于休眠狀態時,所受的損害會更加明顯。(3)時刻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高危人群定期作聽力檢查。
俗話說:“聾人三分癡”。如果我們擁有良好的聽力,即便蜜蜂游走花叢的聲音我們都能聽到—這就是聽覺的靈敏度;如果聽靈敏度受到損害、并進一步引起聽力損失,那么它帶來的影響不止限于聽力下降、聽覺過敏、耳鳴、語言接受能力和言語信號辨別能力下降,還有頭痛、頭昏、失眠、心情抑郁、反應遲鈍和容易激動等神經癥狀;胃腸蠕動和胃分泌功能失調而導致胃炎和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癥狀;以及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律不齊,傳導阻滯,外周血流變化等心血管系統癥狀。這些都將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青少年是接觸娛樂噪聲最多的一個群體,但他們當中僅有8%的人對聽力損失有所認識和關注。希望孩子們以及其他暴露在噪音環境中有聽損危險的人認識到安全用耳的重要性、掌握保護聽力的科學、有效方法,減少噪聲性聽力損失的發病,使更多的人、更長久的享受到聲音的美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