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澳克曼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
www.655dy.com TEL: 021-55129113、66055760 |
首頁 ∣ 公司簡介 ∣ 熱點新聞 ∣ 最新產品 ∣ 統一價格 ∣ 驗配常識 ∣ 聾兒教育 ∣ 精英團隊 ∣ 留言中心 ∣ 聯系我們 |
期,聽力學網(www.chineseaudiology.com)收到許多家長和患者的來信,詢問一個共同的主題:神經性耳聾能治療嗎?同時,中國聽力學網學術部也根據這個問題,對國內部分網絡媒體搜索調查,比如用百度搜索“神經性耳聾能治療嗎”問題,在0.05秒之內,竟有7.6萬條相關的問題鏈接,說明這個問題極具普遍性,許多患者仍然對自己的神經性耳聾的事實,抱有一些幻想。不過,從根本上講,這應該是我們醫務工作者和聽力康復專家的問題,沒能有效地和患者溝通,讓他們理解神經性聽力損失和耳聾到底是什么。因此,這期總編博客,筆者將對此做些簡單介紹,拋磚引玉,希望得到更多的醫生和聽力學家參與討論。
我們知道,聽力損失根據人的耳朵結構不同、和發病的位置不同,一般可分成三種類型:傳導性聽力損失、感音性神經聽力損失和混合型聽力損失。由于聾這個詞主要用于聽力損失的程度超過90分貝以上,而低于90分貝的又常常稱為聽力損失。因此,在臨床上,醫生對于聾這個詞的用法比較小心,在沒有確認聽力損失的程度前,基本上我們都叫做聽力損失。不過,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們長期使用聾這個詞,描述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的統稱,為了讓讀者更好理解聽力損失的基本意義,這里,筆者也按照習俗使用聾。
傳導性聾主要指外耳、中耳傳音機構發生病變,音波傳入內耳發生障礙,例如,耵聹栓塞、中耳炎等所致的聽力疾病。最近在貴州等地的聽力損失調查,發現耵聹是導致傳導聽力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從治療角度,大部分的傳導性聽力損失可以通過藥物、手術等醫學干預得到很好的治療。因此,對于患者提到是否能治療傳導性耳聾?我們的答復是耳聾本身是由耳朵的疾病產生,只要治療好耳朵的疾病,傳導性耳聾也能相應得到治療,而重新恢復失去的聽力。一般講,傳導性聽力損失不會超過60分貝,屬于中度聽力損失范圍。
感音性神經性聾是指內耳及其聽神經受到影響,導致的聽力損失,其中內耳的一個重要部位:耳蝸病變是主要位置。這種耳聾不能將聲波變為神經信號,或神經及其中樞途徑發生障礙不能將神經信號傳入到大腦,常見的聽力疾病有老年性聽損、梅尼埃病、耳藥物中毒、噪聲損傷、聽神經瘤等。一般講,感音性神經性聾有兩個部分:感音部分是人耳蝸的外毛細胞受損,這個部位的聽力損失最多在65分貝左右,而神經性部位是人的耳蝸的內毛細胞,如果受損,聽力損失會接近100分貝。有些患者的外毛和內毛細胞都受到損失,二者的損失程度不會疊加,而是包含一起,即:這些患者的最后聽力損失不是160分貝,而是100分貝中,有60分貝是和外毛細胞有關,剩下的40分貝則和內毛細胞有關。
我們需要知道,近80%的聽力患者是感音神經性聾。感音神經性損失由于各種傳染病、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或因象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等耳毒性藥物,或因老年性退行病變,或因外傷對內耳的損壞,或因噪聲影響,或因突發性聾等造成,無論那種原因,最終結果是給耳蝸帶來永久性的損壞,產生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失。這里的關鍵詞是不可逆轉,俗話講,這種聽力損失是無法通過治療,得到恢復,感音神經性聾是永久性的。從臨床上看,感音神經性聾是不能通過藥物或手術來恢復聽力,這已是多年來大量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及其試驗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因此,從這一點看,對于患者提出的神經性耳聾能治療的問題,答案是不能。我們理解患者的心情,這個答案是無情、殘酷和失望的,類似對癌癥、艾滋病等這些疾病一樣,我們目前依然束手無策。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雖然神經性耳聾無法得到治療,恢復聽力,但是通過聽力康復,患者仍然能建立和其他人交流的能力,能和聽力正常人一樣在社會生活和工作。
第三種耳聾是混合性聾,這是傳音和感音結構同時有病變存在,如長期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耳硬化癥晚期、爆震性聾等。按照前面介紹的,傳導性部分的聽力損失可以通過治療得到恢復,但是感音性神經聽力損失則無法治療。
通過上面的簡單描述,我們可以理解,感音性神經性聾由于其受損的部位,就現代醫學技術而言,無法治療和恢復。患者不應該對此繼續抱有幻想,延遲聽力康復的干預,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兒童,及早干預的效果越好。
在過去幾十年,中國的聽力康復歷史很清楚地表明,有部分家長或患者由于不理解感音性神經性聾的特點,固執地四處尋醫求方,花掉一大筆冤枉錢還好,嚴重的是延遲對兒童的早期干預和康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的有些早期診斷的兒童至少要延誤2、3年,才能得到康復。而在國外,這個時間只有幾個月。
為什么會有如此之長的時間延誤?除了中國缺乏聽力學診斷和康復的基礎外,更重要的是有些家長或患者,對一些仍然處在實驗階段的醫學新技術,抱有太多的期望,比如目前廣為熟知的細胞再生技術、基因治療技術等等。一方面,前沿的科學技術新發現,給以后的治療帶來希望,另一方面,這些新技術給缺乏了解的患者增加了期望值,而導致他們加入“尋找治療新技術”的行列,這是很嚴重的現象,其后果是是許多患者不能及時聽從醫囑,進行積極治療。在剛剛閉幕的澳門聽力學會議上,北京同仁醫院院長韓德明教授便提到,毛細胞再生技術從最早提出到現在,有50多年歷史,但是進展甚微,更談不上臨床運用。
衛生部調查顯示,中國有40%未治療的患者的未治療原因是自己認為所患疾病不嚴重,35.7%的患者采取了自我醫療。什么意思?患者自己當自己的醫生,聽說有些技術好,便放棄醫生建議,自己去尋找這些新技術。目前給中國聽力學網來信中的一個主要問題便是:何處能得到神經性耳聾的基因治療?
這個問題的出現也和目前國內醫療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有關。前段時間,市面上出現了許多所謂能治療耳聾的藥物,有的號稱祖傳秘方,有的宣揚“專利技術”,有的則打著“國際品牌”的旗號,花樣百出,甚至保證有效率達到100%。從科學角度來看,這些所謂的仙丹妙藥,其實不可信的。輕易相信這些藥物治療,除了會有巨大的經濟損失外,對患者最嚴重的影響則是會延誤對聽力的早期干預和有效的康復,尤其是影響對嬰幼兒聽力的康復,導致錯過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機。
遺憾的是這些宣傳通過電視、報紙等,在社會上肆無忌憚的泛濫,直接對患者進行負面教育,根據衛生部的數據,在中國,71.58%的15歲及以上居民把電視作為獲取保健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27.33%的人將報刊書籍作為主要渠道之一。城市和農村的居民獲得健康知識渠道有所不同,在城市三個主要的渠道是電視82.58%、書刊55.44%、廣播22.82%,而農村地區依次為電視67.2 %、醫生28.28%、書刊16.15%,可見,前面提到的那些夸大宣傳無疑對患者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因此,正面的教育和資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中國聽力學網(www.chineseaudiology.com)的宗旨之一。我們需要讓患者知道,雖然感音性神經性聾無法得到治療,但是,積極的康復和干預則是有效的“治療方式”,而使用助聽器和其它輔助技術能幫助患者學習、生活和工作。
|